延續百年傳統打鐵技術的老鐵鋪

2014-01-13 00:00:00 張佳祺  報導

坐落於南投縣竹山鎮農會對面的『來發鐵店』,看似不起眼的擺設卻藏著數以百種各式各樣的工具,有手工製的菜刀、開山刀、鋤頭、水果刀、劍…等,甚至許多刀種工具都是市面上已經蕩然無存的古早工具。
 
打鐵巷的歷史興衰
 
穿過鐵店正門,後門口的小巷則是竹山過去頗有名聲的『打鐵巷』,從過去整條街至少有6間以上打鐵舖曾經位於此地經營製造,而這些店的組成有一半都是郭老闆家族的兄弟,從第一代[郭尚]開始傳承打鐵技術給第二代子孫,第二代子孫在將製造技術傳給第三代的後輩們,第三代則陸續開店創造了打鐵巷,一直到現在第四代準備傳承給第五代接手,經過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演進,來發鐵店則成為打鐵巷唯一且保有全台僅存傳統削鐵技術的打鐵鋪。
 
來發鐵店第四代傳人郭慶順先生從14歲就開始跟在爸爸身邊學習,他興奮地告訴我們:[來來來!讓你們看看甚麼叫真的削鐵如泥。]拿著銼刀,削出刀子合金金屬的完美紋路,這是只有純手工才能做到的精緻。
 
一代傳一代的老手藝
 
一把純手工刀具,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許多加工手續,耗時、耗力又費工,但是郭老闆卻不覺得辛苦,因為對產品的品質堅持與延續打鐵舖技術的責任,在看到客人對產品的滿意笑容,就算辛苦也都讓他感到值得!
 
郭慶順老闆說:「打鐵技術就是一門藝術。」,因為所有製品都是純手工,所以每一把刀、每一次打造就如同創造藝術作品一般,會因為作品與情境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表現。因此來發鐵店也提供顧客客製化的服務,由客人自己攜帶模型,郭師傅則依照模型一比一的製造顧客所想要的樣式,甚至連重量、斜度、厚度都能達到顧客所要求的標準,因為這樣的技術品質,許多對於打鐵工具有特殊要求的顧客都慕名而來,希望郭師傅能為他們量身打造具有個人特色的鐵器。
 
據說,曾經有次難忘的經驗,有位台北來的客人要求製作一把一尺六的殺神豬的刀,但對方卻因為刀子完成之後太精緻美麗了,捨不得拿來用,還特別再請郭師傅另外打造一把。
 
先求精再創新
 
郭師傅一直以來打造了無數把的刀與鐵製工具,對於自己的產品總是覺得好還可以再更好,每每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將過去曾打製過的刀具拿出來觀看,希望能將產品改良的更完善耐用。針對每一位來此顧客的需求不同,也會依據他的製造經驗來提供最合適的刀具,例如時常使用的刀材料就要更耐用、更耐磨,一年才使用一次的刀則可以選擇普通品質的刀具,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,許多古早使用的鐵製器具開始逐漸沒落。
在好友的建議下,郭師傅就著手製造具有觀賞價值的刀具,舉凡未開鋒的鑰匙吊飾、原住民的獵刀、古代刀劍…等,更製作縮小迷你版的藝術刀,也開始發想新的花樣雕刻。
 
其實郭師傅也視自己為藝術家,對於打鐵技術發展成文創產業覺得有趣,還幽默地說:[一把普通尺寸的刀需要耗費3小時,一把縮小版的藝術刀也要耗費40多分鐘,有時打鐵打得不好"鐵"還會"生氣"呢!](指的是打鐵不平均產生的氣泡瑕疵)郭師傅讓刀的價值不只侷限於工具,更是一種展現自我、滿足收藏慾望的藝術品。
 
使命感傳承文化財
 
時代快速變遷,昔日打鐵巷也只剩唯一的一家鐵店,為傳承這麼難得的技藝,來發鐵店第五代傳人郭志榮也放棄都市電腦工程師工作,一方面回家學習打鐵技藝,一方面陪伴年邁的祖父母。
  
回想小時候看著爸爸工作,郭志榮當時心想:很熱!很燙!很痛!我以後一定不要做這個。
 
但現在郭志榮回家學習傳承至今也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,他依然覺得這是一門很艱深的技藝,溫度拿捏非常困難,學無止盡。但全憑著一股對文華傳承的使命感,堅持學習並創新,未來也希望搭配在竹山數位機會中心學習攝影、行銷課程,讓老故事可以繼續傳承下去。
 

廣告專區